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国内财经 >

王军:中国未来经济增长仍需发挥有效投资关键

2019-04-23 13:51

  每经专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王军:中国未来经济增长仍需发挥有效投资关键作用

  70年披荆斩棘,70年风雨兼程。我们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实现了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历史性跨越。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GDP比上年增长6.6%,增速在世界前五大经济体中居首位;总量首次迈上90万亿元的新台阶,达到900309亿元,稳居世界第二位。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呈现出一些新特点,经济增速有所放缓。未来经济增长要如何拉动?新常态下我们又应当如何看待GDP增速?针对这些问题,中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王军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以下简称NBD)记者专访时一一进行了解答。

  经济增长仍需较高投资率维持

  NBD:有人认为,中国经济GDP增长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靠政府投资来实现的,您怎么看这种观点?您认为投资在当前和未来的经济增长中应该扮演什么角色?

  王军:投资驱动是中国经济的长期现实与最大基本面,需要客观、动态地来看待中国的高投资率。我认为,投资过度问题并没有想象的那么严重。退一步讲,较高的投资率在当前及未来较长时期都有其合理和积极的一面,中国未来的经济增长还需要较高的投资率来维持,理由有四:

  一是中国资本存量相对较低。当前,我国正处于由工业化中期向后期转变、城市化发展较快的阶段,资本积累尚未完成,要求经济发展保持较高的投资率。

  二是中国仍拥有相对较高的储蓄率。2005年之后,国民储蓄率维持在50%以上,同时伴随着更高的投资增长。从宏观经济平衡的角度来看,中国较高的储蓄率要求较高的投资率来支撑。

  三是增加投资能带动技术创新。对后发国家来说,投资本身就是技术进步的最重要方式。中国在较短时期内加速发展,必然要购置大量先进技术设备,在新资本品使用过程中促进人力资本积累和生产率提升。

每经专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王军:中国未来经济增长仍需发挥有效投资关键作用

  四是增加投资可为消费的长期持续增长夯实基础。特别是在当前全球经济复苏基础仍不牢固、国内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时,在短期内消费结构还难以明显升级、消费驱动经济增长尚未稳固的情况下,必要的投资将直接扩大消费空间,保持经济稳定运行。

  当然,在发挥有效投资对促进经济增长关键作用的同时,需要注意两点:

  一是稳增长、稳投资的主要着力点是那些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全局性、基础性、战略性意义,连接稳增长、调结构与惠民生领域的公共服务投资,是有利于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强薄弱环节建设、增加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的有效投资,如以“云大物移”、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现代物流、城市轨道交通、信息电网油气网络、生态环保、清洁能源、乡村振兴、粮食水利、交通运输、健康养老服务、能源矿产资源保障等重大工程。

  二是要高度重视并切实提升投资回报率,从根本上解决资金的“脱实向虚”问题,以持续稳健的经济增长来从本质上降低金融风险、化解各个领域的潜在金融风险。

  注重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

  NBD:我国经济已进入新常态,您认为新常态下我们应当如何看待GDP增速问题?如何处理短期经济增长率和长期可持续性发展的关系?

  王军:众所周知,由于规模增大及发展方式转变,未来中国经济重新回到两位数的高速增长将不会是常态,今后我们逐步进入一个年均5%~7%左右中高速增长的“换挡期”,将是一个大概率事件,这是一个经济体达到中高收入之后的普遍规律,对此应“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

  无论从短期还是中长期来看,在某种程度上而言,调整经济结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要远远重于GDP增速的快慢,结构优化后的6%无疑将优于旧模式、旧常态下的10%。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仍然处在“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必须远近结合,在有效应对好短期问题、保持经济合理增长速度的同时,更加注重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把力气更多地放在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上来,放到扩大就业和增加居民收入上来,放到促进经济社会及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上来。新时代背景下,我们应逐步适应这种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彻底抛弃固守、追求高速度的旧观念,而应追求新发展理念统领下高质量、暖人心、可持续的经济增长。

  我们所追求的理想经济增长,是高质量、去水分、有效益的经济增长。高质量体现在速度稳定、结构优化、效益提高,体现在区域协调、体制完善和风险可控,体现在技术进步和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体现在创新驱动对要素驱动和投资驱动的替代,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将成为新的常态。

  我们所追求的理想经济增长,是暖人心、惠民生、补短板的经济增长。人民群众所关心的教育、就业、收入、社保、医疗、生产和食品药品安全等重大民生问题,事关保障人民更多、更公平、更实在地共享发展改革成果,也是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应作为我们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我们所追求的理想经济增长,是绿色化、低碳化、可持续的经济增长。衡量和评价一个国家经济的健康程度,不仅仅要看传统的GDP、失业率、CPI等指标,更要看衡量可持续发展的各类指标,需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

  完善宏观调控应对经济不确定性

  NBD:1949年以来,我国经济取得快速增长,但我们也注意到,我国的经济增长也伴随着一些周期性波动,您认为应如何增强我国经济周期的稳定性?新常态下如何应对经济不确定性的加大?

  王军:我国经济增长确实存在一定的周期性波动,这首先是由于我国投资有一定的波动性。长期以来,高储蓄引致的高投资,是中国经济增长的最大逻辑。投资与消费比例的失衡对经济波动会有影响。其次,在外需方面,也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另一方面,一些危机因素也会造成一定的经济波动。比如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

  因此,增强我国经济周期的稳定性,最主要的就是稳投资、稳外需和稳政策或稳预期。

  稳投资,应着力重构市场主体信心,稳定民间投资和房地产投资,提高投资效率;稳外需,应积极开拓新市场,妥善处理好与主要贸易伙伴的贸易摩擦;稳政策就是要稳预期,应保持定力,减少政策的直接干预和过度补贴,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就短期而言,为保持经济运行的持续稳定健康,应对经济不确定性的加大,还应完善宏观经济政策,着力实现宏观调控的根本转变,即由传统的侧重国内经济调控向统筹运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两类规则,在全球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转变;由经济增速管控向经济质量和效益提升转变;由单纯的项目管理向重大战略谋划、规划制定、政策协调转变;由需求管理向需求与供给管理兼顾转变;由事前审批向事中事后监管与服务转变;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和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转变;由特定激励性产业政策向普惠性产业政策转变;由侧重投资管理向投资与消费管理并重转变;由短期经济刺激向利用市场信号进行调控转变。

  每经记者张蕊每经编辑廖丹


(责任编辑:家族办公室https://www.familyofficeschina.com/)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