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财富管理 > >正文

150万亿赛道“变窄”财富管理开启资产配置升级模式

不少业内人士表示,财富管理弯道超车的一个必备条件是持有优质资产。资管新规之下,“资产荒”是所有机构正在面临的严峻考验。...
2020-02-14 11:35 · 编辑整理:家办之家   收藏(0)
   

  150万亿赛道“变窄”财富管理开启资产配置升级模式

  资管新规后时代,在银保监会发布《保险资产管理产品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之后,资管监管频路渐趋补齐,金融机构开始发挥各自优势转型财富管理。银行理财子公司陆续开业,信托公司开始布局财富管理中心,券商建立投顾团队、设立财富管理部门,而独立第三方财富管理公司也开始通过清理非标产品力图转型。

  虽然财富管理竞争赛道“变窄”,但庞大的财富管理市场仍对金融机构充满吸引力。根据建设银行和波士顿联合公布的《中国私人银行2019》报告显示,2018年中国个人可投资金融资产规模总量为147万亿元。2023年这一数据有望达到243万亿元。

  各方转型之后将会形成怎样的财富管理格局值得关注。

  寻找优质资产成突破口

  不少业内人士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财富管理弯道超车的一个必备条件是持有优质资产。资管新规之下,“资产荒”是所有机构正在面临的严峻考验。

  对于第三方财富管理公司来说,由于信托公司与基金子公司制定了压缩通道+资金池、非标债权类产品规模的时间表,因此从金融机构拿到的代销产品规模大幅缩水。

  往常以高收益非标固收类产品为主导的第三方财富管理公司,如今正在开始向二级市场产品代销发力寻求破局。一家财富管理公司产品端负责人告诉记者,他所在的公司围绕股票市场设计了很多产品,通过判断上市公司的市场估值和内在价值差额,做权益类投资已经占据产品很大比例。“我们谈资产荒的时候目光总会集中在一级市场,但二级市场的机会一直存在。我们不应该只关注类固收产品。如果放眼全球的时候,机会更多。作为第三方财富管理公司,我们即将提供这方面的投顾咨询服务。

  采访中,记者注意到,很多财富管理公司向“筛选优质资产”的方向转变。“我们会接触很多种类的金融机构,通过不同的评价模型和筛选机制,动态遴选各类发行机构。比如对于私募基金管理人,我们有黑白名单制,白名单又分了A、B、C、D四档。同时,明确核心投资方向、注意风险控制。过去一段时间,行业野蛮生长,导致很多资金并未流入到真正的优质资产中。所以,筛选的过程,就是让资金真正注入优质资产中的过程。”上述负责人说。

  除了深度挖掘产品与用户匹配度之外,另外一家第三方财富管理高管告诉记者,尽管财富管理市场的空间仍然很大,但是,寻找优质资产必须匹配具有科技属性的环节要素。在客户营销、投顾、投研、估值定价、风险管理、产品净值化管理等关键业务环节探索应用,提升财富管理业务的科技含量和创新能力。

  “要满足大众富裕人群全方位的需求,财富管理机构需要具备几个能力。一是投资能力,真正为客户建立长期投资,能持续增值的方式就是建议客户做好资产配置。二是科技能力,客户在意的是谁能给自己提供一个全方位不间歇的服务体系。在互联网上全闭环的客户服务体系,让客户能在线上完成投资者教育、资产配置、资产组合和信息沟通。同时,公司要有专业的远程理财师团队,在后端通过电话、微信、APP端内的通信,全方位的方式让客户可以随时触达。”该高管如是说。

  海华永泰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冯加庆告诉记者,银行、券商、信托等传统金融机构都在朝财富管理领域延伸,激烈竞争之下,财富管理公司首当其冲是分析各自的竞争优势在哪里,然后再在对比中找寻优势差异。

  以势头迅猛的银行理财子公司为例,尽管有其固有的优势,比如庞大的客户体系,以及资源优势等,但是也有短板,比如一定程度上会制约其资产配置全面性的延伸和发展。“这时候三方对财富管理公司如果能够明晰定位,从卖产品到管理的角色转变,短期不会形成竞争威胁。”冯加庆表示。

  进入配置资产比拼阶段

  采访中,记者发现,不少券商也将部门机构从资产管理调整为财富管理,同时,逐步加强投研能力。转变的背后,向财富管理领域延伸的意图很明确。与此同时,第三方财富管理公司已经先行一步,开始比拼资产配置能力。

  一位财富管理公司人士分析认为,如今中国的财富管理行业正从第二个阶段向第三个阶段过渡,通过资产配置的服务费来实现盈利。目前国内应该在多元化金融产品的阶段,从以销售为中心向以资产配置为中心过渡。

  记者注意到,一些第三方财富管理公司通过提升投研能力、提出打造开放式平台、与行业内优质的机构进行深入合作、为客户提供更加客观中立的资产配置咨询服务等一系列方式优化资产配置。

  “财富管理机构存在的价值之一就是其‘绝对收益能力’。因此,第三方财富管理公司应该致力于寻找跨越市场周期的机会,打造稀缺性、多元化的资产配置组合建议。”一位财富管理业内资深人士这样说。

  不过,该人士分析,以配置资产为核心的转变还处于初级阶段。“欧美高净值、超高净值人群的海外资产配置比例高在25%到30%,中国连5%都不到。面对未来,财富管理应该朝着这四个趋势发展,一是从固收到权益类;二是从中国到全球,未来一定是QDII类或者沪港通类产品;三是由短期投机到长期投资;四是由单一产品到资产配置。”

  资深信托研究员袁吉伟认为,配置资产已经在高净值及超高净值人群中开展,其中信托和第三方财富管理公司在这方面的涉足已十分明显。“信托公司财富人员在提供资产配置、复杂服务方案方面缺乏经验,劣势在于目前产品线不丰富,而且尚没有引入外部资管产品的动力,无法满足客户多样化需求。信托公司与财富管理公司各具特色和比较优势,面对中国如此庞大的财富管理市场,短期不会形成太大冲击,但长期来看,市场集中度的提升可能需要更多并购活动。”

  未来合作大于竞争

  对于未来会形成怎样的格局,冯加庆认为,未来可能有两种发展趋势,一种是“分蛋糕”,即传统金融机构和三方财富管理公司共同分配市场资源。第二种则是有机链条的分工合作关系。

  “随着监管趋严,对于没有牌照的财富管理公司而言,业务势必要朝着配置资源的角色转换。这可能需要财富管理机构和传统金融机构相互配合,发挥专业的‘配置角色’,更好地衔接银行、保险、信托的资源配置从而进行合作。”

  传统金融机构和第三方财富管理公司该如何合作?

  冯加庆认为,传统金融机构在开展财富管理业务时,难免受到机制的制约,这些制约一时难以突破。那么,这既是第三方财富管理公司的差异化竞争点,也是与其合作的突破点。

  “因为未来财富管理的产品是多元化的,双方的合作有助于形成多元化资产市场的建构。”冯加庆说,“不过也存在一定的劣势需要弥补,因为金融机构对于自身能力的需求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这就要求三方财富管理公司能够充分理解客户需求,培养对各大类别资产具有全面深度理解的人才,具有为客户提供配置资产服务能力的理财师,这样双方才能有机衔接。”

  在谈到可能存在的合作模式时,武汉科技大学董登新教授认为,“财富管理公司在提升自身专注度的同时,应该在一些细分领域深耕,比如家族财富管理,养老领域的财富管理,想不被冲击就要抢占新的资源。比如最近一份反映私人银行和财富管理公司合作的报告显示,定制化、多渠道、实时化已经成为中小财富管理公司的发展趋向。同时,以高净值人群为主的家族财富管理为例,高净值人群除关注大额保单、家族信托等财产保护工具的使用之外,还在关注健康问题引发的高端医疗服务等领域。这些就应该是三方财富管理公司应该延展的领域。”

文章:150万亿赛道“变窄”财富管理开启资产配置升级模式

网站:家办之家

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扫码领取家办名单
家办之家创始人微信
家办之家创始人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