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news.asia 发布私人银行资产管理规模排行榜
Finews.asia 发布私人银行资产管理规模排行榜
2021 年,亚洲着名的高增长地区最大的私人银行经历了罕见的情况:管理的总资产下滑。 Finews.asia发布了 2021 年 AUM 排行榜,回顾了历史性的一年。
根据finews.asia的2021年AUM排行榜,截至去年12月底,亚洲前10大私人银行的管理资产(AUM)总额为1.79万亿美元,较2020年的1.82万亿美元下降1.6%。
这是前所未有的事件。
客户在市场范围内的去风险化消除了现有的资产管理规模。与新冠病毒相关的中断影响了资产收购并减缓了客户的决策。政治不确定性导致某些客户群体的行为发生持久变化。
更糟糕的前景
糟糕的市场表现,尤其是在中国的科技和房地产行业,并不足以解释这种不寻常的下降,因为该地区此前已经表明,糟糕的一年——或两年——不会阻碍资产管理规模的增长。
中国股市在 2015 年遭遇了更为严重的动荡,此前上证综合指数从峰值水平几乎下跌了一半,随后熔断机制失灵,导致该指数在 2016 年初又下跌了一个季度。在同一两年里,2021 年排名前 10 的私人银行根据Finews.asia 的数据,亚洲的 AUM 分别增长 8.7% 和 6.3% 。
糟糕的情绪和更糟糕的前景是罪魁祸首,因为客户不仅自己撤退,而且银行也在积极劝阻他们不要增加投资组合的风险。
例如,瑞士信贷在其最新的第一季度业绩中表示,自 2021 年 4 月以来,它一直在对其财富业务进行去风险化工作,强调了亚洲的显着集中风险,该公司报告称其 AUM 下降 1.1% 至 2188 亿瑞士瑞郎(2395 亿美元),2021 年净流出 11 亿瑞郎。尽管瑞士竞争对手瑞银在净新资金方面超过了自己(264 亿美元,高于 2020 年的 250 亿美元),但这不足以抵消 390 亿美元的投资暴跌资产达到 5210 亿美元。
所有人都没有涨潮
传统上都是强劲增长和相对稳定的受益者,亚洲的双枢纽在 2021 年没有相同的经历。
香港遭受了持续的政治不确定性和收紧与新冠病毒相关的限制的双重打击。与此同时,新加坡在保持现状的同时稳步重新开放旅游和商业。在后者中占有重要地位且没有过度依赖前者的私人银行表现尤其出色。
德意志银行的私人银行部门——其亚洲首席执行官 Alexander von zur Muehlen 位于新加坡,而不是其前任所在的香港——是其中增长最快的领导者,按固定汇率计算,亚洲 AUM 增长 13% 至 69.7 10 亿欧元(789 亿美元)。
一个值得注意的增长动力是新加坡的中国银行家的出现,在 2019 年香港抗议活动之后,对中国银行家的需求越来越大。例如,摩根大通私人银行于同年在新加坡以外建立了中国业务,并表示它将在 2020 年底将团队规模扩大一倍,着眼于获取与在这个城市国家设立国际总部的中国企业相关的财富。这家美国私人银行的亚洲资产管理规模在 2021 年增长了 10.2%,达到 1355 亿美元。
陆上机会
对于那些超越亚洲传统枢纽直接接触在岸市场的客户并帮助他们避免跨境麻烦的私人银行而言,去年还感受到了更多多元化的好处。
瑞士宝盛为整个地区的各个市场制定了多管齐下的在岸战略,这就是这一点的最佳体现,这是其资产管理规模在 2021 年增长 6% 至 1,590 亿美元的关键因素。
这家瑞士纯私人银行与北京国际财富管理学院在中国大陆建立了合作关系,与日本野村证券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并在印度设立了一个在岸部门,以补充其对非居民印度人的全球覆盖。2020 年底,它公布了与暹罗商业银行成立合资企业的雄心,以占领泰国大约 10% 的富人市场,可投资资产至少为 1 亿泰铢(290 万美元),当时约为 300 亿美元。
展望:家庭偏见的成本
在该地区私人银行客户的许多独特特征中,最着名的特征之一是倾向于本土化,其特点是高度集中于熟悉的本地名称。虽然过去几年宽松的货币条件和强劲的增长前景使许多人获得了可观的回报,但平均法则发挥作用以使多元化获得回报只是时间问题。
同样的理论也适用于私人银行自身的发展。
那些仍然过度依赖大中华区客户群的企业,尤其是香港以外的客户,将在这个市场采取“碰运气”的方式,由于整个大陆增加了零冠状病毒限制,到 2022 年这个市场可能会变得更具挑战性中国和不断上升的地缘政治风险。向新加坡和在岸市场的多元化可能不会轻易导致创纪录的资产收购,但将有助于作为缓冲来抵消来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不确定性。
请参阅下面的finews.asia 2021 年 AUM 排行榜:
看了这篇文章的用户还看了
TOPS
- 推荐/
- 热门
- 推荐/
-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