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国际经济 >

全球经济进入“关键年”前的宁静

2019-11-07 10:58

  全球经济进入“关键年”前的宁静

  四季度经济数据或不会太差,但是可预期的是2020年全球经济下行风险正在增加,中美又各自迎来政治上的关键之年,宏观政策是否会做出及时有效的部署和行动呢?

  美联储2019年第三次降息,令联邦基金利率区间降至1.5%-1.75%区间。市场对美联储后续2019年12月的议息会议持有保守估计,认为年内不会继续再降息。随着中美贸易摩擦有望在年内达成初步协议,三季度美国经济数据整体上超预期,全球经济风险短期内有所缓和。

  但是,展望2020年,美国经济难以摆脱下行通道,受到贸易摩擦的负面影响可能会继续显现;中国经济数据可能因2018年基数较低,在2019年四季度有所企稳,但是前期金融紧缩效应以及企业对前景的悲观预期使得内生增长乏力,且中国也正在承受来自贸易摩擦的经济压力。

  综合来看,2019年四季度表面上看数据或不会太糟,叠加英国脱欧、贸易摩擦等方面传出阶段性的利好消息,可能是下一轮全球经济放缓前的一段风险缓和期。然而,中美经济政策都在为避免下一轮风险来临做准备,市场对于各国经济政策是否足以做出前瞻性和有效性的调控,也将做出选择。

  美国金融市场方面,美股指数在鲍威尔讲话后纷纷反弹,并刷新历史新高,显示短期市场风险缓和;美债则延续了收益率曲线倒挂的形态,预示着中期内经济不容乐观。在中国金融市场,A股从6月以来就进入横盘整理,基本上对应了年中的经济放缓和宏观调控政策的谨慎克制;近期债券收益率持续反弹,升破了市场心理关口3.3%,在CPI居高不下、未来经济下行风险上升的背景下,市场是在预期接下来稳增长政策会加大力度吗?

  降息中止的积极意义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当前实际政策利率为负,低于中性利率,因而货币政策是宽松,目前看也暂时处于一个合适的位置。市场一方面认为这次降息之后,美联储将结束2019年的降息措施;但另一方面,市场又认为,降息的中止意味着全球经济风险的下降,对市场具有积极意义。

  中金公司发布报告指出,鲍威尔的声明意味着,美联储认为对此前政策收紧过度“失误”的修正基本结束,且政策宽松状态足以对冲目前贸易摩擦不确定性及全球增长放缓造成的下行拖累。

  降息对地产、以及消费,均在起到一定刺激效果,但关税对消费者收入的冲击还在进一步传导发酵、此前财政刺激效果的消退,以及新增劳动趋势性放缓,均将使得消费动能进一步放缓。叠加目前为止投资依然没有看到明显起色,中金公司预计,美国经济未来几个季度还将面临一定的下行压力。如果经济下行较快,美联储可能继续降息进行托底。

  美国三季度GDP增长1.9%,好于预期值1.6%。其中私人消费增长2.9%,同样高于预期2.6%,对GDP贡献率达1.9%。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程实指出,在美债收益率曲线出现倒挂之后,在消费数据未有持续滑坡的情况下,美国经济的短期衰退风险并不高。但是与趋势相比,美国经济前三个季度GDP增速从3.1%、2.0%到1.9%,增长持续下台阶,表明贸易摩擦对美国经济的反噬作用日益增强,特朗普减税的刺激效应则日趋削弱。

  据程实测算,在剔除存货、净出口、政府支出等干扰项后,三季度美国经济的内生增长率仅为1.68%,较前值降低1.09个百分点。由此预示,四季度美国经济增速料将有进一步的小幅下行。

  虽然美国9月失业率仅为3.5%,创1969年12月以来的新低,但新增就业数量和薪资增长已开始放缓,新增非农就业数量的3个月移动平均值,已由1月的24.5万下降至9月的15.7万。程实认为,从内部来看,在特朗普政府缺少结构性改革措施的背景下,就业市场的改善空间趋于枯竭;从外部来看,贸易摩擦带来的冲击重心将由中国移至美国,或在2020-2021年对美国经济形成更大压力,并从制造业溢出向服务业蔓延。

  程实预计,美联储在2020年相机抉择,重新开启新一轮“预防式”降息的窗口或并不遥远。同时,美联储扩表将得到长期延续,以稳定短端利率走势、平抑金融市场风险,从而降低利率政策的相机抉择压力。

  在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诸建芳看来,2020年作为美国总统大选年,财政政策的不确定性可能抑制企业资本支出,企业投资料难以出现实质性的回暖。 而即使美联储采取新一轮货币宽松政策,届时是否能有效刺激居民部门加杠杆仍有待观察,但很可能将企业债务增长推至不可持续的境遇。况且,随着企业资产质量下降、信用风险暴露,企业债务违约冲击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

  与前述其他经济学家略有不同的是,诸建芳预计,美国经济在2020年上半年之前陷入实质性衰退的概率不高,需求增长的明显放缓可能会出现在2020年下半年。从预期数据看,2020年年初降息的可能性仍存在观望,目前2020年4月份会议前的市场降息预期仅约50%。

  诸建芳预计,下次美联储降息开启时,美国金融市场资产价格可能更多关注基本面的悲观变化,而非流动性释放的利好。“本次美股创出历史新高反映了鹰派降息后市场对基本面改善的乐观预期是主导近来资产价格波动的主因之一,而非流动性的再度释放。”

  为何中国屡次降准作用不大?

  从货币政策行动上来看,美联储2019年持续降息,是纠正此前加息缩表过于紧缩的表现。再看中国,随着2017年下半年起名义增长开始减速、叠加基础货币小幅收缩,人民银行已于2018年初至今各类降准7次、累计下调大行操作中的存款准备金率(RRR)4.5个百分点,似乎也是宽松的表现。

  在这一点上,中美两国货币政策亦步亦趋,并且都在密切关注贸易摩擦对各自经济的影响。

  但是在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梁红看来,中国金融监管收紧、“影子银行”收缩、以及近期中小银行加速去杠杆,可能在较大程度上抵消了2018年以来累计4.5个点“名义”降准释放流动性的功效。

  中金公司通过计算银行需缴法定存款准备金存款占表内外总负债的比例,作为“有效准备金率”,来衡量准备金对银行扩表的实际“约束力”。 2018年以来,虽然人民银行降准4.5个百分点,“有效RRR”仅下降2.1个百分点,而2019年仅微降0.8个百分点,9月最近一次降准并未带动有效RRR下行。

  究其原因,梁红认为,可能是因为2017年底资管新规征求意见稿发布之际,银行负债中无需缴准的比例从此前的28%左右升至2017年的约40%,但在新规发布后这一比率掉头下行。2017年底以来,无需缴准银行负债的比例上升,削弱了降准释放流动性的有效性。据中金公司估算,有效准备金率的降幅不及大行名义执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降幅的一半,主要是由于银行负债中需要缴准的比例上升了1-2个百分点。

  在梁红看来,如果中国金融去杠杆、“影子银行”收缩的趋势持续,则人民银行“名义”准备金率下调的幅度有必要加大,甚至可能需要在未来将“名义”准备金率下调至10%以下。“考虑到目前非食品价格下降导致真实利率快速上行,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的力度仍有待加强,降低有效利率和存准率的紧迫性上升。在当前宏观与监管背景下,如果不能降低有效准备金率、引导融资成本下行、或持续扩张基础货币,信贷周期面临进一步走弱的压力。”

  备战“关键之年”

  在美国即将面临2020年总统大选的同时,中国也将在2020年进入“关键之年”。

  根据中央的部署和要求,2020年是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诸多目标面临兑现的关键一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国内生产总值比2010年翻一番、基本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有效控制宏观杠杆率等。在众多目标中,当属有明确数量指标的“翻一番”最受关注。

  天风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宋雪涛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不变价GDP绝对值计算同比增速指出,2011-2018年间,已累计增长77.384%,翻一番需要2019-2020年再累计增长12.750%,年均增速要求为6.184%。

  假设2019年四季度当季增长6.0%-6.1%,则需要2020年不变价GDP增速为6.211%-6.239%,难度较大,变数来自2018年结束的第四次经济普查。天风证券研报指出,“四普”结果将于2019年年底公布,届时可能修订2014-2018年的GDP增速,假设2014-2018年不变价GDP增速平均上修0.02%-0.06%,2019年不调整,则2020年所需增速降至5.94%-6.14%。

  在这一区间当中,5.9%-6.0%的增速要求难度不大,6.1%左右的增速要求与2019年增速基本持平,有一定难度,“如果要实现2020年6.1%的实际GDP增速,需要货币财政政策适时发力。”宋雪涛表示,“随着通胀压力消退、基本面下行压力加大,2020年二季度可能是关键时间点。”


(责任编辑:家族办公室https://www.familyofficeschina.com/)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